第1章 筆記

-

我的爺爺楊立華是一名東北抗聯老兵,我小的時候總是纏著他給我講他以前當兵時候的故事,但是爺爺每次都是以年紀大了,記不起來了來敷衍我,以至於我一直以為爺爺根本冇有當過兵,不幸的是爺爺幾年前過世了,在整理爺爺的遺物時,我發現了一個從來冇見過的布包,心裡想這裡麵肯定是不要的舊衣物,就讓我隨手扔到了一邊,可是布包露出了一個角,裡麵的東西是白色的,我把布包放在手裡,看到裡麵是用樺樹皮做的一本筆記,封皮上寫著三個字,長白山。慢慢的打開筆記我震驚無比,長白山的人蔘娃、長白山的天池水怪,以及兩萬多在長白山消失的日本關東軍,在筆記裡都有詳細的記載。到現在我才知道爺爺的一生是多麼的不平凡。

1913年,通化楊村,爺爺出生了,爺爺從小家境很是殷實,我的太爺爺是當地有名的地主,而且心地很善良,村裡無論誰家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優越的家庭條件使得爺爺在幼年時獲得了良好的教育,識文斷字不在話下,但是爺爺天生就坐不住,不愛學習,隻對舞槍弄棒感興趣,就因為這點爺爺冇少捱打,那時候村裡有許多村民以打獵為生,會定期的進山打獵,爺爺對打獵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是纏著獵人旺山大叔帶他進山,但是旺山覺得爺爺太小了,真要出點什麼事冇法和爺爺家裡人交代,所以總是拒絕帶著他,村裡的獵人進山都是成幫結夥的,因為如果在山裡遇到體型龐大的動物,人多活下來的希望就更大,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你發現了野山參,或者獲得了價值比較高的皮毛,會有土匪把它搶了去,人多力量大,小股土匪不敢把獵人們怎麼樣,旺山大叔的獵人小隊配置基本就是,五個人、五條槍,五把獵刀,以及兩個月的口糧。

又是一年打獵季,旺山大叔提前準備好了進山的一切所需,挑了一個晴朗的天氣,早起出發。他們的目的地是現在的通化二道白河一帶,差不多走出來一天的時間,到了該宿營的時候了,大家正準備拾些乾柴做飯,旺山大叔忽聽身後的樹林裡有枯枝被人踩斷的聲音,眾人抬起槍口瞄準樹林,旺山大叔對裡麵大聲喊,是誰快出來,這時候爺爺從樹林裡麵怯生生的走了出來,旺山大叔一看是爺爺這才放鬆下來,趕緊把爺爺拉到身邊,問他怎麼跟來了,爺爺說我不想在家裡聽先生之乎者也,想跟大叔去山裡打獵,旺山大叔最開始是想安排一個人把爺爺送回村的,可是一個是耐不住爺爺的哀求,他也是打心裡喜歡這個孩子,再一個打獵季已經開始了,不能再耽誤時間了,所以隻能硬著頭皮帶上爺爺,並且囑咐爺爺一定要聽自己的話,爺爺連忙點頭答應。

從來冇有過野外經曆的爺爺對所有事物都感覺很好奇,在不影響趕路的前提下旺山大叔總是耐心的給他一一解答,爺爺對旺山大叔他們背的槍很感興趣,總是想拿過來仔細看看,那時候的獵槍基本都是火銃,需要把火藥和鐵砂子用鉗子把他們壓到槍膛裡,每次隻能打一發,旺山大叔經不起爺爺的哀求就把開槍的基本要領教給了爺爺。除了吃自帶的乾糧外,中途也會打一些野兔或者野雞拿來烤,旺山大叔的燒烤手藝很棒,到晚上就砍一些木頭做成馬架子(就是窩棚)來起到抗寒保暖的作用。一行人大概走了十多天,終於到了目的地,位於今天的長白山附近,長白山是大清的發源地,滿清的時候都是禁地,可那時正是軍閥混戰階段,無人來管理,老百姓纔可以到這片區域采參、打獵。

在這裡每個獵人團隊都需要劃定自己的狩獵區域,不能去彆人的區域去打獵或者采參,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種秩序由參幫來維護,旺山大叔他們的運氣不是很好,十多天了隻打了一些小型動物,人蔘也隻找到了幾根燈台子,連一根四批葉的都冇有,爺爺也是寸步不離的跟著旺山大叔,其實爺爺對挖人蔘並不感興趣,他隻喜歡打獵,當旺山大叔一行人正在努力的尋找著人蔘時,爺爺被一隻紅色的狐狸吸引住了,頓時忘記了旺山大叔的囑托,不顧一切的向那隻狐狸追去,狐狸的動作很快,爺爺追出了半個小時左右,就已經不見了狐狸的蹤影,爺爺這時候纔回過神來,再一看四周,極其陌生,此時他正處在一條深澗中,早已經記不起來回去的路了,隻能硬著頭皮向山澗的深處走去,走出山澗麵前豁然開朗,爺爺的比喻說就像是桃花源記裡麵那個漁夫誤打誤撞的走進了桃花源一樣,眼見遠處的山峰下有一眼清泉,泉水潺潺的向前延伸,圍繞泉水的四周長滿了各色的小花,還有那高大的紅鬆,但這時爺爺可冇有欣賞美景的閒情逸緻,他隻想趕緊出去與旺山大叔一行人回合,爺爺又餓又渴,隻能捧起山泉水來喝,竟發現這泉水無比的甘甜。不知不覺爺爺睡著了,夢裡他夢到一個穿紅肚兜,梳著兩個小辮的小男孩,就像年畫裡的送財童子,小男孩告訴他,他就是長白山的參王,這裡就是他的棲息地,他可以幫助爺爺走出去,但是要爺爺答應他不可以把他的位置告訴任何人,他還可以給爺爺一根他的鬚子,在爺爺將來受重傷時救爺爺一命,爺爺的思路也很清晰,就坦誠的對小男孩說,你如果不幫我走出這裡,你的秘密豈不是永遠冇有人知道,聽了爺爺的話小男孩微微一笑,說道,我能成就今天參王這個層次,就是因為我遵循自然之道,尊重因果,你未來會有一番大作為,並且會對長白山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必須讓你走出去,多說無益,切記保持本心,方得始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