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不會遊泳

-

翌日,剛下早朝不久。

李適之還未回來,宦官林招隱就攜帶詔書來到左相府。

“左相之子李瑄,神勇矯健,謀略深廣,堪當閫寄……特任為豐安軍副使,授寧遠將軍。”

“賜雕弓和寶劍各一柄,玉佩一塊……”

林招隱宣讀詔書後,李瑄拜謝恩典。

寧遠將軍為正五品上的武散官。

皇帝會經常為功勳卓著的臣子授予散階。

特別是出任軍使的將領,必然有武散官加身。因為在“使職差譴”的製度下,使職無品級。

散官冇有實權,設立它的作用是標示官員的基本身份等級。

一些皇帝寵幸的臣子後代,功臣後代,都會授予散官。

如開元寵臣王毛仲的兒子,剛出生三天,就被授予五品散官。過段時間,王忠嗣其中一個未成年的兒子,也授予五品散官。

李瑄的豐安軍副使,加寧遠將軍以後,就是五品官。

直封五品,證明李隆基對李瑄的寵信。

當然,也有宗室後代、李適之身為宰相的因素在裏麵。

李瑄接過皇帝賞賜的三件物品。

一件是昨日他在皇宮使用過的雕弓。

一件是名匠打造的寶劍。

還有一塊溫潤的白色玉佩,為飛鳥銜花的圖樣,一看就價值不菲。

劍與玉佩,代表李隆基認可李瑄的武藝和才華。

象征著身份的銀色魚袋和魚符也少不了。

特別是魚符,為匠人連夜雕刻。

“陛下令將軍五月之前,到達任上。”

林招隱離開之前,還不忘提醒。

李瑄一見聖人,就成聖人的紅人。昨天離開興慶宮後,和他的頂頭上司高力士相談甚歡。

林招隱可不敢得罪。

“林常侍放心,我一定會儘早到任。”

李瑄向林招隱回答。

豐安軍也在靈武郡內,雖然是一軍副使,但他要先到朔方節度使治所靈武郡回樂縣,向節度使王忠嗣報到。

送走林招隱,李瑄帶著羅興,起身前往興寧坊高力士的府邸。

興慶宮北麵為永嘉坊,再北麵就是興寧坊。

從這裏出通化門,就是赫赫有名的龍首原。所以是一個權貴密集的大坊。

長安的王公貴族在得知高力士今日不當值,紛紛攜禮而來。

哪怕見不到高力士一麵,也要將禮物送到。

李瑄剛到高力士府邸所在的巷子,就看到“填塞街陌”的一幕。

車馬都無處停靠。

來拜訪的權貴,都希望自己是幸運的,能得到高力士的接見。

此時,高力士府中的管家,站在門前。

一個個京城權貴、地方官吏自報身份,但都被管家搖頭拒絕。

李瑄帶著羅興,排列在隊伍中。

排隊的達官貴人,看到隊伍中突然出現一個毛頭小子,紛紛嗤之:“什麽人都敢來見高翁?”

還有人嘲笑:“他見高翁,是想要什麽官嗎?”

雖然李瑄身材高大,但嘴邊鬍鬚還是細毛,誰都能看出李瑄還未成年。

“放肆,我家郎君是左相七子,聖人剛冊封的寧遠將軍。”

作為仆人的羅興,立刻向這些嘲笑李瑄的權貴喝道。

主人剛被聖人冊封,羅興也與有榮焉。他必須要捍衛主人的尊嚴。

“原來李七郎,失禮,失禮……”

一聽李瑄是左相的兒子,還是最近風頭正盛的李瑄,權貴們趕緊賠禮道歉。

有訊息靈通者,已經得知聖人召李瑄於興慶宮。

現在聽說李瑄被封為寧遠將軍,更是覺得不得了。

而在大門前的管家聽到羅興的喝聲後,連忙下台階,向李瑄小跑來,躬身說道:“郎君大駕光臨,何必在這裏排隊呢。老奴受阿翁吩咐,正是在等你呀!”

管家言語驚慌,如果高力士知道李瑄在門口等許久,一定會責備他。

“我也是剛來此。”

李瑄性情隨和,不會計較。即便多等一會也無所謂。

“請郎君快隨老奴入府,阿翁盼著您到來。”

管家伸手請李瑄。

李瑄點頭,進入高力士的豪宅。

“這就是寫下多篇名作的李七郎,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原來是李七郎,怪不得高翁會讓管家在門口等待多時。能受高翁青睞,李七郎前途無量。”

“剛纔那青衣仆僮說李七郎被授寧遠將軍,這是武散官啊!王公之子,不應該被授文散官嗎?”

“傳聞李七郎精通騎射,勇武過人。昨日聖人召見,或許是封了十六衛的官職,所以纔會授武散官。”

李瑄進入高力士府邸後,一眾權貴們眾說紛紜,猜測不斷。

有人捶胸頓足,十分後悔,早知道李瑄的身份,他們一定會上前親近。

也有人覺得一睹李瑄的風采,不算白來。

待李瑄“禦場射毬”、“騎鬥樊衡”、兩首《牡丹》傳開後,必定名動兩京。

……

雖然左相府也是天子所賜,但和高力士的豪宅相比較,就像是普通宅院一樣。

從入府門起,用半刻鍾,穿梭三道儀門,一個花園,一個果園,纔來到前廳。

李瑄吩咐羅興在外等候,步入前廳,向高力士行禮:“拜見高翁。”

“七郎在此如家,不必拘束。”

李瑄還在行禮,高力士就起身將李瑄拉到座位上,開門見山地說道:“昨夜我輾轉難眠,想了一宿。七郎所說的活字印刷術,有利於聖人推廣學問,很值得做。”

“活字印刷,一定可成。”

最後,高力士又加一句話。

昨日高力士問李瑄如何得來的此印刷之法,李瑄告知高力士是自己根據雕版印刷想出來的,還未實施,不知能不能成。

李瑄能將這“千古之功”讓給他,讓高力士很感動。

有這份功績,將來也能含笑九泉。

“昨晚我又總結一下活字印刷,高翁請過目。”

李瑄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麵寫寫畫畫,連活字泥的大小,都被李瑄列舉。

他將要離開長安,留下這些,高力士必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弄出活字印刷術。

“這隻是我的一次嚐試,如果失敗,還請高翁不要責怪。”

為消除高力士心中的芥蒂,李瑄如是說道。

他表明自己隻是提出一個想法,一個思路,成與不成,全在高力士。

“七郎哪裏的話。就算冇能如設想的一樣,我也欠七郎一個人情。”

高力士正色地向李瑄保證。

“不敢,家父能至相位,全賴高翁鼎力支援,我怎麽在高翁這裏談人情呢!”

李瑄連連搖頭。

“左相是左相,七郎是七郎。更何況左相是國之棟梁,我推薦他,隻是做出對大唐有利的事情,做臣子的本分。”

高力士覺得一個官吏有才乾,就會向李隆基推薦。

關於這一點,李瑄冇有過多與高力士談論,他主動岔開話題。

有高力士這句承諾就夠了,他遠在邊塞,最怕流言蜚語。

高力士,是長安唯二能擋住流言蜚語的人。

而後,李瑄和高力士一邊喝茶,一邊討論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那些常用書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藝,必須普及天下。

可以鼓勵商人建立印刷鋪。

隻要活字印刷整出來,高力士就會上書皇帝,在諸部諸司,建立印刷部門,發展印刷術,完成李隆基“裏別各設一學”的召令。

李隆基認為人口數量和讀書人數量,是盛世的標致。

為此,他頒佈鄉裏設學的詔令,將男女婚嫁年齡,改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冇有強製要求。

李隆基覺得男女早婚配,有助於增加人口。

李瑄明白,這是飲鴆止渴。受製於醫學、衛生條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僅會增加流產、嬰兒夭折的風險;更會傷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果李瑄能掌握天下的權柄,說一不二,一定會更改這方麵的製度。

“高翁,您不要太操勞,須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擾您了。”

李瑄看高力士一臉疲倦的樣子,主動提出告辭。

高力士心中溫暖,他挽留不成,親自將李瑄送到門口。

這讓等在高府門前的士族權貴們,瞠目結舌。

平時的三品官,都不能讓高力士如此禮遇。

離開高力士府,李瑄得知信安王李禕也住在興寧坊後,遂登門拜訪。

同住一坊,高力士門庭若市,但曾為大唐立下赫赫功勳的信安王,卻無人問津。

李禕八十多歲了,病在床上不能起來。求見他,對仕途冇有任何幫助。

李瑄敲響信安王府,門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兒子李瑄來拜訪後,立刻通知阿郎。

片刻後,李禕最小的兒子李峴出門迎接李瑄。

“李七郎到來,有失遠迎,還望不要見怪!”

李峴是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儒雅男子,但說話時,中氣十足,自有風度。

他手中持一串佛珠,說明他是崇尚佛教之人。

“是我見識淺薄,不知郎君的名諱,還望海涵。”

李瑄見此人器宇軒昂,回禮後詢問。

“在下信安王第八子李峴,現任高陵縣令,今回家探望父親時,滿城都是七郎的才名。”

對於李瑄的突然來訪,李峴很意外。

“詮才末學,不堪法眼。我對李縣令的大名仰慕已久。”

李瑄心中一動。

李峴可是著名的賢相。

他因父親戰功,門蔭入仕。高陵京,是畿縣之令,正六品官吏。

李瑄記得李峴很快就會平步青雲,在幾年後升任為京兆尹。

安史之亂之前,李峴因不畏楊國忠權勢,一直被打壓陷害。但等安史之亂後,李峴會先後五次拜相。是中唐少有的能臣。

“請七郎入內,我父親在正房。”

李峴以為李瑄在說客套話,他一個小小的高陵令,哪有什麽名氣?

有名氣的是他兄長李峘,雖然官也不大,卻是不肯依附李林甫的清流,受世人稱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