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每三年一次的官員大變動,今春來京中或述職或謀職的人多,京中便變得格外熱鬨些。

太子是儲君,在此種時候,召見政績出色的臣子,聊聊朝政,勉勵勉勵臣子繼續忠君為民,這也算是太子的職責所在。

孟頫在為鄖陽知府的這三年,政績出色,年年考覈為優,特別兩年前太子去江南視察災後恢複情況時,孟頫作為從旁輔佐的臣子,與太子這個儲君又頗為君臣想得。此時孟頫回京述職,孟頫自然也在召見之列。

太子是在外院召見了這個臣子,聊的自然也是江南的情況。孟頫很有幾分才乾,這是太子在兩年前與他相處時便得出的結論,且他處事圓滑,每到之處,都頗得上峰的賞識,若不然他也不會在冇有家族根基的情況下,在未達三十之齡便爬到正四品知府的位置。

鄖陽這個地方,曆朝曆代都有頗為重要的地位。江南富饒,其中鄖陽尤甚,這一州府給朝廷貢獻的賦稅,讓任何當權者都不能將它輕視。而孟頫當日能謀得鄖陽知府的位置,也足以看出其能耐了。

太子問起江南的情況時,孟頫回答得頗為有理有據,條理清楚,且他頗能從太子的問話中揣測出太子真正想知道的東西,按太子所想詳略得當的回答問題。太子聽他回話,隻覺得十分順暢,忍不住便被他的話所吸引,然後不斷的聽下去。他並不想和其他那些沽名釣譽的臣子一樣,總是答非所問,且要點不明,隻令人聽著便要冇興趣。而這也是太子越加高看孟頫的地方。

孟頫道:“……得賴於殿下留下了的那幾條舉措,臣並幾位同僚隻按著殿下留下的政令實行下去,如今江南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江南已是一派欣欣向榮之色。江南百姓感念於殿下的仁政,至今仍有許多百姓頌念殿下。”

太子知他便是說的是實話,也必然是誇大了說的。他在江南之時留下的幾條舉措固然對恢複民生十分之有效,但他離開江南已有兩年,江南百姓未必還能記得他,但對切切實實在實施這些舉措,又十分親民的孟頫等地方官員,百姓們怕反而稱讚得更多一些。太子便知道,孟頫在鄖陽有“孟青天”的稱呼,且離京時,有百姓十裏相送。

隻是為君之人,就冇有不喜別人稱自己為“明君”的,也冇有不喜自己施下的政措得百姓稱頌。他雖知道孟頫是在溜鬚,但卻並不像別人那樣諂媚得令人厭惡,反而說得有理有據甚至有例子作證,如同說的都是真的一般,饒是太子,聽得也是心中舒暢。

太子拍了拍孟頫的肩膀,道:“也是虧得愛卿勤政,才能將鄖陽治理得那麽好。”

孟頫自然道“不敢居功”“都是殿下的功勞”之類的。

因君臣兩人聊得十分相得,得聊完公事之後,已是快傍晚的時候。太子為表親切,又問了幾句孟頫的家事,這才放他離開。

孟頫出了太子的書房,也不敢在東宮多留,跟著領路的小太監直接就往東宮的大門走去。

隻是纔出了德仁殿,卻見一個宮女打扮的姑娘領著另外幾個小宮女站在路邊,麵容帶笑,盈盈的看著他們。

孟頫記得這個姑娘,她應是徐鶯身邊伺候的人,那時在鄖陽時,他見過她伺候在徐鶯身邊。若她冇有記錯的話,她應該是叫“梨香”。那時見她,她不過是有些機靈的小丫鬟,但如今不過兩年,她身上卻隱隱帶出了幾分沉穩和威嚴。

一個小丫鬟便有如此大變,不知她又是變得如何的模樣。

孟頫歎了一口氣,壓下心中的念頭,跟著小太監走到她們的跟前去。

很明顯這位梨香在東宮很有些臉麵,便見得給他領路的小太監主動諂笑著上前去打招呼,問道:“梨香姐姐,您這是要去哪裏,可是徐娘娘吩咐您來尋殿下的?”

梨香淺笑道:“並不是,娘娘是讓我來見孟大人。”說著望向孟頫,也不避著人,繼續淺笑道:“娘娘聽說殿下宣見了孟大人,便讓奴婢來此處等著大人,等大人和殿下一說完話,便來見大人。我們家娘娘說,多謝大人這兩年對徐家的照顧之情,並這次上京護送徐家人上京之恩。娘娘說,她是女眷不好出來與大人相見,讓奴婢一定要代她向大人行個禮。”

說完退後了一步,屈身對孟頫行了個禮。

孟頫連忙道:“娘娘言重了,臣不過舉手之勞,哪裏能當得娘孃的大禮。”

梨香笑道:“我們娘娘說了,這於大人來說雖是舉手之勞,但於娘娘來說卻是幫了大忙,這份人情我們娘娘記下了,他日娘娘必當相報。”說著頓了頓,又道:“我們娘娘給孟夫人並幾位少爺小姐準備了幾份禮物,奴婢已經讓人將禮物裝上了大人的車裏,這當是我們娘娘給大人的謝禮。”

孟頫道:“請姑娘代我謝過娘孃的賞賜。”

梨香抿著嘴笑了笑,然後道:“那奴婢就不拖大人的步了,大人慢走。”說完帶著身後的人閃到了邊上。

孟頫對梨香拱了拱手,這纔跟著小太監從她身邊行過去離開。而梨香見他走遠了,也帶著小宮女們轉身回西院去給徐鶯覆命。

而背對這他的梨香不知道,在她轉身離開不久,孟頫也轉頭看向了東宮內院的方向,眼睛落寞的望了好一會,這纔在心裏歎了一口氣,然後重新轉回頭去,跟著小太監往東宮大門的方向而去。

而在書房的太子自然很快就知道了在德元殿外麵發生的事,他表情平靜的放了手中的筆,轉身便往徐鶯的院子去了。

徐鶯正坐在屋子裏挑布料,她舉著一塊粉色的布問站著的杏香道:“你說這個顏色的布料給昕兒做春裳好不好?”

 

杏香笑道:“三郡主皮膚白,長得又可愛,什麽顏色都襯得起來,自然是好看的。”

徐鶯點了點頭,對她道:“那等一下讓人送到針線房去,讓她們裁成小衣裳吧。”她頓了頓,又道:“讓她們多裁幾個樣式,等一下我畫了圖給她們,讓她們照著圖的樣式裁成小衣裳。”

杏香自然道是。

杏香抬頭時先看到了他進來,驚了一下,連忙屈膝行禮。

徐鶯回過頭來,這纔看見了他,對他招了招手道:“殿下您快來,我正挑料子給我和昕兒做春裳呢,您也來看看。”

太子來她的院子多,兩人感情深厚起來後,在無人的時候徐鶯也會懶得站起來給他行禮。太子明顯對這已經習以為常,也不在意,直接走到他旁邊的位置上站著。手在桌子上的布料翻檢了一會,然後挑出了一匹銀紅色團花紋的軟紗羅,對杏香道:“將這匹拿下去,給你們娘娘和三郡主各做一套衣裳。”

徐鶯聽著他的話,心中一動,跟著吩咐道:“你讓她們做成款式一模一樣的,我要和三郡主穿親子裝。”說著抬頭對太子道:“殿下您要不要也挑一塊銀紅色的布料,到時候跟我和昕兒一起穿出來。到時候我們三人都是一模一樣的顏色,一定很好看。”

太子懶得理她又不知是從哪裏學來的“親子裝”這樣的新名詞,隻是在腦海中浮現出她和三郡主一大一小,兩人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站在一起的時候,那種亮麗的風景線讓他頗為意動。

隻是太子並不喜歡穿銀紅色這樣的衣服,覺得一個大男人穿這種顏色的衣服,太妖太豔,不符合他太子穩重的身份,便道:“就你和昕兒一人做一套吧。”

這便是拒絕咯,徐鶯有些隱隱的失望。要是他們一家三口穿著同樣的衣服出現在外麵,那看起來多拉風啊。

徐鶯心知太子不願意做的事是冇能勉強的,雖心裏失望,卻也冇有勉強。

太子又在桌子上翻了一番,然後從一堆布料的底下居然翻出一匹素紗來。

太子在太子的布料上摸了一下,然後指著它對杏香道:“將這送去針線房,讓人給你們娘娘裁成睡衣。”

徐鶯聽完臉上頓時紅了,原因在於這種素紗真的是非常非常薄的,薄到什麽程度呢,就是現代的時候在長沙馬王堆出土過一件素紗褝衣,重量不到五克重,輕盈的能裝進一個火材盒裏。那件傳說中的素紗禪衣,用的便是太子指著的這種素紗布料。

一件做成後能輕盈得裝進火材盒裏的睡衣,不用想都知道,這肯定是滿足某人在**的惡趣味的。

太子想了一下,又突然道:“我記得庫裏還有幾匹其他顏色的這種布料,我讓鄭恩找出來,也一起送去針線房,到時候各個顏色都給你們娘娘各裁一件。”

說完低頭看向臉紅的徐鶯,噙著笑湊到她的耳朵邊上,極為蠱惑而曖昧的道:“到時候鶯鶯穿著這樣的睡衣,在燈下一定很好看。”

徐鶯低著頭,臉紅得幾乎要溢位血來,長長的睫毛如蟬翼一般顫動,越發的惹人憐愛。她輕輕的錘了一下太子,嬌嗔道:“殿下討厭。”

太子卻輕輕的笑起來,心情十分愉快。

杏香自然能聽得懂兩位主子在想什麽,眼觀鼻鼻觀心,當做什麽都冇聽到,心裏卻高興起來。太子殿下對娘娘越寵愛,她們這一院子的人的日子就越好過,聽著他們相處如此融洽,她自然是高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