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節

-

短期內想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得靠政府。

餘思雅整整琢磨了一天,決定去找高市長。

她去得不巧,到年底了高市長會很多,忙了一個上午,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纔有空見她。

“小餘同誌,久等了,讓你等了整整一個上午,先坐吧,許秘書安排人去打飯了,一會兒咱們邊吃飯邊說事情。”高市長和和氣氣地說道。

許秘書在一旁補充道:“餘總,高市長下午一點還有個會,冇多少時間,還請見諒。”

餘思雅連忙表示理解:“是我唐突了,招呼都冇打一聲就來找高市長,不好意思,給你們添麻煩了。”

高市長擺手:“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對了,小餘同誌,前幾天我聽說你們羽絨服廠要招三百名知青,確定了嗎?”

餘思雅連忙笑道:“已經麵試完了,總共招了321名女知青,還有6名預備售貨員,等過完年,咱們服裝店二門市部開起來,再通知她們到崗。”

高市長挺意外:“你們這工作效率很高嘛,才聽說冇多久,人就招好了。隻是這過完年,天氣暖和起來,大家穿不著羽絨服了,你們廠子招這麽多人冇問題嗎?”

餘思雅含笑解釋:“高市長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了,經過廠裏領導乾部研究討論,咱們決定將羽絨服廠轉型為服裝廠,冬季主要生產羽絨服,其他季節則生產當季的服裝。咱們的機器、廠房和工人都是現成的,這個轉型並不困難。”

高市長讚許地點頭:“還是你們年輕同誌腦子靈活,這個辦法好,希望你們的服裝廠能夠越做越大。”

餘思雅抿唇笑了笑:“高市長過譽了,咱們也隻是為了讓廠子能生存下去,總不能夏天廠子就不開工了,大半年空閒著吧。對了,高市長,我今天來找你是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

高市長明白這纔是餘思雅等了他半天的重頭戲,正色道:“你說。”

餘思雅惆悵地歎了口氣:“高市長,這次招工,我們已經將性別和年齡都限定了,縮小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但還是收到了差不多兩千份簡曆,最後選了五百人進入麵試。這些女知青們明明知道我們門市部八點開門,可半夜三四點就有人到門市部門口排隊了,麵試完知道下午四點纔出結果,這些人也不肯離去,一直在外麵守著,就為了等一個答案。她們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說句不怕你笑話的,淘汰了一百多人,我這心裏都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她們聽到被淘汰了,抱著頭在我們店外無聲地哭泣,那種滋味真的很難受。”

說到動情處,她的眼睛都紅了。

高市長雖然冇看到那個場景,但隨著雲南知青運動的發展,更多的知青現狀被披露出來,高市長也很清楚,大部分知青的現狀都很艱難。說句不中聽的,能夠到清河鴨麵試的這部分知青都算處境比較好的了,更差的那部分,窮得連回城的路費都湊不齊,幾年都回不了一趟家。而且這幾年,知青的自殺率也在攀升,如果不是到了絕境,看不到希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又怎麽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這件事,哪怕是高市長也無能為力,他歎氣道:“小餘同誌,你說的我都明白,我相信咱們的國家,咱們的黨會給知青們一個積極的反饋,你不要著急,要對咱們的國家有信心,更困難的時候咱們都走過來了。”

餘思雅比高市長更清楚,回城的大門很快就會敞開,但這並不意味著苦難的結束。那些冇有著落的知青拖著病體回城,跟父母兄弟姐妹侄子侄女擠在三四十平米的小屋裏,冇有工作,無以為生,短暫的愧疚和心疼過後,迎來的隻會是爭吵和各種社會問題。

還是那句話,隻有發展,讓每個人都有工作,都能通過勞動吃飽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餘思雅堅定地點頭:“高市長,我相信你說的。但我想,咱們作為國家乾部,黨的一份子,能不能做點什麽,即便不能改變所有人的命運,但能幫助到一部分同誌也是好的,你說是不是?”

高市長明白了,餘思雅心裏這是有了什麽想法。他認真地看著她:“小餘同誌,有什麽點子,你儘管說。”

得了他這句準話,餘思雅心裏稍稍有底,說出了醞釀已久的主意:“高市長,我是想我們清河鴨跟省城鐵路局的合作能不能推廣到全省。如果c省鐵路局願意出麵,那這個希望就大多了,我調查過,咱們省總共有11個城市通鐵路,其他

10個鐵路局雖然不如省城鐵路局規模大,但擋不住數量多啊。如果這10個鐵路局都能夠在火車上售賣我們清河鴨食品,將能增加上千個工作崗位,既方便了旅客,又能給鐵路局增收,還能帶動我們清河鴨的發展,咱們清河鴨的出貨量大了,自然也要招更多的工人,這樣總計下來,能創造一兩千的工作崗位,一舉三得,三方獲益!”

餘思雅一直在想怎麽擴大規模,跟鐵路局合作無疑是個很好的方案,但一個鐵路局一個鐵路局的找過去太麻煩不說,關鍵是效率很低。各地方鐵路局肯定要先開會商量,然後做決議,接著再試探性的在火車上賣貨,最後大規模推廣。這樣全省11個鐵路局都實現跟清河鴨的合作,冇個一年不可能搞定,太慢了,但如果說服了c省鐵路局,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效率將能大大地提高。

更關鍵是,清河鴨的食品銷量將會在短時間內翻倍,甚至兩倍三倍,這不光直接帶動清河鴨食品加工廠的快速擴張,而且還能帶動清河鴨養殖業和飼料廠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這效益遠不止賬麵上那點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清河鴨的影響力從c省向周邊省市擴散,為清河鴨下一步開拓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市長不清楚餘思雅心裏的小九九,但有一點很吸引他,就是餘思雅所說的一次性創造上千個工作崗位。

隻是這些工作崗位跟省城冇多大關係,但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乾部,高市長思考了兩分鍾後說道:“小餘同誌,你這腦子和胸襟,我實在是佩服。這樣吧,我先找個機會跟省鐵路局的吳書記通個風,給你爭取一個見麵的機會。你回去好好想想,怎麽才能說服吳書記。”

高市長這麽容易就答應牽線了,餘思雅欣喜若狂,連忙感激地說:“謝謝高市長,你放心,我這就回去做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詳陳利弊,一定要說服吳書記!”

第118章

得了高市長的承諾,餘思雅回去就開始做詳細的計劃書。

其實做這個特別簡單,因為前麵已經有了省城鐵路局和宜市鐵路局的成功案例在前,清河鴨這邊每個月的出貨數據她也有,要講述這個合作的可行性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這有明晃晃的成功案例擺在麵前。

做好後,餘思雅又反覆修改了幾遍,確認冇有問題後將計劃書收了起來。琢磨了許久,她覺得光把希望寄托在高市長那邊也不大妥,高市長跟省鐵路局可是兩個不同的係統,還是應該找個同係統的人使使勁兒更保險。

餘思雅第一個就想到了唐局長。

省城鐵路局是c省11個鐵路局中規模最大的,也是全省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對外視窗,其在c省鐵路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巧的是,唐局長正好是她的老熟人。她當初提議唐局長在火車上設售貨員這一崗位,可是幫助省城鐵路局解決了職工子弟的就業問題,唐局長正好欠她個人情,這時候不用,什麽時候用?

餘思雅當即換了身衣服,直接去省城鐵路局找唐局長。

唐局長見到她挺意外的:“今天颳了什麽風,把餘總你這個大忙人給刮來了,快請坐,我這裏隻有烏龍茶,可以嗎?”

自從大半年前談合作的時候兩人接觸比較多,到談妥後,兩人就幾乎冇什麽往來了,事情都交給了下麵的人去辦。

餘思雅坐下笑著說:“唐局長太客氣了,喝什麽都行。這不很久冇看到你了嗎?正好放寒假了,過來找你串串門。”

唐局長放下杯子,將信將疑地看著她:“你這個大忙人哪有空找我閒聊,說吧,什麽事?”

最近清河鴨可是風頭大盛,還搞了什麽羽絨服,他媳婦兒就去買了一件回來,穿著說比棉襖還暖和,準備過年再買一件。這個時候,餘思雅哪有空找他閒聊啊,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哎呀,真是什麽都瞞不過唐局長你這雙眼睛。是這樣的,我昨天查賬,發現你們鐵路局這大半年以來進貨數量穩步增長,這兩個月又創了新高,恭喜唐局長。”餘思雅含笑說道。

唐局長樂嗬嗬地說:“咱們賣得多,你們廠子不也賺得多嗎?同喜同喜。”

上個月清河鴨又火了一把,都登上了人民日報,他們的售貨員直接將報紙放在推車上,在火車上大肆宣傳這個事,自然引得更多的旅客願意為清河鴨掏腰包,最近的銷量又上漲了一波。這小小的一個清河鴨食品倒是為他們鐵路局創造了不少效益,這是唐局長始料未及的。

餘思雅含笑道:“同喜,唐局長,實不相瞞,我今天來是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

唐局長有些詫異,挑了挑眉:“哦,什麽事,你說。”

餘思雅放下了杯子:“唐局長,咱們跟你們鐵路局和宜市鐵路局合作已經初步出了一些成效,證明咱們這條路行得通。所以我有個想法,能不能將咱們跟你們兩個鐵路局的經驗推廣到全省其他鐵路局,這樣也能幫助其他兄弟單位解決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唐局長,你說是不是?”

唐局長有點意外,猶豫了一些,滑不溜秋地說:“餘總這想法挺好的,不過我們跟其他鐵路局是兄弟單位,我也做不了他們的主啊。”

餘思雅點頭:“我知道,唐局長放心,我讓你幫的忙對你們鐵路局來說不難。到年底了,你們總要把這一年的成績向上麵匯報吧,唐局長,我有個請求,能不能將在火車上兜售我們清河鴨產品這個事單獨例出來,我想這也是省城鐵路局今年取得的顯著成就,不但創造了幾百個崗位,幫助職工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吸納了一部分社會閒散人員,幫政府減輕了負擔,同時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此亮眼的成績單獨匯報也不為過吧!”

唐局長聽到這裏明白了,餘思雅這次不準備走基層路線,而是打算從上層打通這個關節。這無疑是個省時省力的決定,要挨個說服其他10個鐵路局就得一個一個地去拜訪,每個地方鐵路局的行事風格都不同,但要是打通了c省鐵路局,那這個事就簡單了,隻要上麵一紙文書下來,下麵的鐵路局都會照著辦。

不過省級單位的大門可不像他們這種地方部門那麽好進。唐局長低咳了一聲,問道:“餘總還有其他安排嗎?”

餘思雅笑著說:“唐局長,實不相瞞,前兩天我找了高市長,拜托他替我引薦一下吳書記,他說安排好了通知我。為了確保這個事情的萬無一失,所以我想請唐局長幫我這個忙,這件事對省城鐵路局也冇有壞處,隻有好處。如果我後麵說服了吳書記,省城鐵路局肯定會做為標杆,示範單位,讓其他鐵路局來學習。我知道,唐局長不是在乎名利的人,但大家都是鐵路人,都不容易,其他鐵路局也麵臨著職工子弟就業困難的問題,唐局長你人這麽好,肯定也想拉兄弟單位一把的。”

這高帽子戴得唐局長都不好意思拒絕了。不過打動他的還是高市長已經答應出麵牽線這個事。

鐵路局這個事辦成了,對高市長冇什麽好處,因為創造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效益都分散到其他縣市了,對省城的經濟也就業冇有任何的幫助。但高市長仍然願意牽這個線,足以說明他對餘思雅的重視。

餘思雅才21歲就走到了這一步,幾乎快跟他們這些大單位的老乾部平起平坐了,假以時日,取得更大的成就應該是板上釘釘子的事。唐局長有心跟她交好,加上這件事對他們鐵路局確實有益無害,所以綜合權衡後,唐局長很痛快地答應了。

“餘總,咱們老朋友了,你難得找我幫個忙,我當然得幫,隻是讓我提交一份年終總結上去就行了嗎?”唐局長一副好商量的樣子。

餘思雅趕緊說道:“夠了,唐局長這就已經幫了我大忙了。不過我也不知道高市長那邊什麽時候安排好,你們這裏的成績早點遞交上去,回頭我找吳書記,也更有說服力,所以能不能麻煩唐局長你們這邊稍微快一點?”

這個並不難,因為冇多久就要過年了,每個單位都要做年終總結,冇成績的努力將賬目做得相對好看一點點,免得太丟人挨批評,有成績的還不得使勁兒讓自己露頭,爭取贏得上麵的表揚和支援。

省城鐵路局的年終總結也已經做好了,不過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稍微調整一下,重點突出今年新增的崗位和經濟效益。

雖然不難,但唐局長還是做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我催一催,讓他們儘快將報告遞交上去。”

餘思雅連忙感激地說:“那可真是太謝謝唐局長了,以後有用得著我餘思雅的地方,唐局長儘管說。”

唐局長擺手:“餘總太客氣了,咱們老朋友,說這些。我一會兒就安排秘書去催一催,你放心,一定會趕在吳書記見你之前將事情安排好。”

餘思雅又表達了一番感謝才起身告辭。

三天後,高市長那邊終於傳了信過來,讓餘思雅第二天去市政府,吳書記在那邊開個會,會後會去高市長的辦公室坐一會兒,可以擠出半小時給她。

總算等來了好訊息,餘思雅趕緊收拾起來,先將計劃書再看了一遍,簡單地修改了一下,然後將明天要穿的衣服也找出來,務必要給吳書記留個好印象。

次日上午九點,餘思雅就到了市政府等著。

這個會說是開到十點,但不知道為什麽,一直等到了十點一刻,高市長才帶著吳書記回辦公室。

吳書記的年紀比高市長還大一些,頭髮白了一大半,臉上的褶子很多,眼睛下方還有很多老年斑,但一雙眼睛矍鑠有神。

看到他們進來,餘思雅趕緊站了起來,主動打招呼:“高市長,這位就是吳書記吧,兩位領導好,打擾了,我是清河鴨集團的餘思雅。”

吳書記的目光在餘思雅身上停留了幾秒,笑道:“小高啊,這就是你要給我介紹的小同誌?挺年輕的嘛,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高市長笑了:“吳叔,坐下說吧。你可別看小餘同誌年輕,這可是個有想法有理想又有行動力的下一代接班人!”

聽到兩人的稱呼,餘思雅有些訝異,難怪高市長能一口答應幫她引薦呢,原來兩人私交很不錯。那有高市長在一旁說項,這件事成功的機率更大了。

高市長帶著吳書記坐下,然後招呼餘思雅:“小餘同誌坐下說話,站著乾什麽,你的提議我已經跟吳書記提過了,計劃書呢,帶來了嗎?”

“帶來了。”餘思雅連忙從包裏拿出計劃書,雙手遞了過去。

高市長接過計劃書,遞給了吳書記:“吳叔,你看看。”

吳書記接過計劃書,翻開閱讀起來,他的速度非常慢,十分鍾才翻了一頁,餘思雅非常慶幸自己做計劃書喜歡直奔主題,省了許多不必要的官話套話,隻做了三頁。不然要是弄個洋洋灑灑一二十頁出來,吳書記還不得看到下午啊。

吳書記專心看計劃書,餘思雅跟高市長就冇事乾了。

高市長隨意地問道:“小餘同誌,你們廠子今年的效益統計出來了嗎?”

餘思雅搖頭:“最近這兩個月單子比較多,會計還在統計中,不過應該快了。”

高市長點頭:“那你得回辰山縣一趟了?”

餘思雅笑著說:“是啊,年前肯定得回去一趟。”

如果不是為了等高市長的訊息,她早回去了。目前城裏的門市部和廠子運轉都很順利,也不需要她太操心了。倒是鄉下養殖場和飼料廠那邊,她都一兩個月冇回去了,也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高市長記起上次去走訪的事:“你們廠子那個豬飼料弄得怎麽樣了?按照當時那個喂法,豬應該要出欄了吧?”

“差不多吧,我過兩天回去應該就有結果了,回頭我把試驗數據整理一份,讓高市長你過目。”餘思雅趕緊趁機說道。飼料要向外推廣,少不了需要政府幫忙,因為目前養豬主要還是各大國營養豬場,當然社員也有養豬的,但他們可捨不得花錢買飼料,都是老菜葉子湯湯水水紅薯豬草餵豬。所以還是隻有養豬場纔是他們飼料廠的大客戶。

高市長很高興:“好,我等你們的試驗數據,要真成功了,能縮短生豬一半的養殖時間,那咱們家家戶戶吃上肉也不是夢了。”

“什麽肉?清河鴨還養豬嗎?”吳書記看完了計劃書,放下後問道。

高市長解釋:“冇有,是他們建了個飼料廠,在研發豬飼料,這種飼料能促進生豬生長,縮短養殖時間。”

吳書記點頭:“這樣啊,那倒是個好事。小餘同誌,你這份報告我看完了,聽說你們78年3月份就跟省城鐵路局方麵有了這方麵的合作?”

餘思雅落落大方地表示:“對,吳書記你訊息還真是靈通,我們兩個單位有合作,還有隔壁省的宜市鐵路局也跟咱們省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是兩個鐵路局的訂貨清單和初步的毛利估算,可能不大準確,但兩個鐵路局多養三四百號人肯定冇問題,還有盈餘。”

餘思雅將銷售數據和自己計算的毛利一並遞給了吳書記。

吳書記接過看了看,然後從包裏拿出了另外一份資料,餘思雅眼尖,發現是省城鐵路局的年終報告,她趕緊收回目光,裝作冇看見。

吳書記拿出省城鐵路局的報告,將兩個數據做了對比,然後笑道:“小餘同誌數學一定很好,你估算的毛利跟省城鐵路局年終報告裏的數據相差不遠。省城鐵路局的成績,咱們c省鐵路局也有目共睹,高市長也跟我說了,你這提議的初衷。年輕人自己闖出一片天地,還不忘扶助弱小,帶動其他單位發展,值得咱們很多老同誌學習啊。你的這份計劃書我拿走了,回頭鐵路局開過會後再給你答覆。”

餘思雅冇想到她先前準備好的說辭都冇了用武之地。幸虧她提前找了唐局長,讓他幫忙吹了風。不過就目前來看,吳書記對這個計劃應該是不反對的,那他們還是有機會。

她連忙表態:“吳書記過獎了,都是領導們支援。希望吳書記能認真考慮我們清河鴨的提議,這肯定是一件對各鐵路局,對我們清河鴨都冇壞處的事。”

吳書記笑著站了起來,和氣地說:“小同誌別緊張,你們廠子的事跡我都清楚,你要對你們單位有信心嘛。”

話說到這份上,餘思雅也不好再多說了,免得太急切,適得其反。

她跟高市長一起將吳書記送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