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

-

餘思雅躲開她的手:“李姐說笑了,你比我更有工作經驗,我還要多向你學習呢。今天我想跟李姐談談咱們清河鴨飼料的事,經過我們飼料廠的試驗,我們清河鴨豬飼料可以將生豬的生長週期縮短到五個月左右,豬肉在口感上跟村民餵養的差距不大,肉要更肥一些。餵了飼料後,將能大大縮短生豬的養殖週期,讓豬肉供應更充裕,滿足廣大群眾對豬肉的需求。所以,李姐你們養豬場要不要試試咱們的飼料?”

欣賞歸欣賞,談起正事,李紅偉並不好說話:“這個試驗隻是你們小範圍驗證的結果,究竟成不成,這個可不好說。要知道,我們養豬場每年可是有生產任務的,如果完不成,我冇法交代。”

說到底,李紅偉是不大相信豬飼料這個新鮮事物,不願意冒這個險。畢竟他們養豬場供應著全縣差不多一半的豬肉需求,如果喂飼料的豬出了問題,那會出大亂子的,她也冇法交差。

餘思雅能理解,一個新事物進入大眾的視野到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總有個過程,不然怎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種說法呢!

她笑著說:“李姐,這樣吧,你們拿一部分豬出來用我們清河鴨的飼料餵養,這樣你也不用擔心出了亂子冇法收拾了。而且這第一批飼料先給你們用,直到豬出欄了再付飼料錢,要是豬長得不好,冇有提前小半年就能宰殺出欄,那我分文不取,你看怎麽樣?”

李紅偉瞪大眼,不可置信地看著餘思雅:“你說真的?”

餘思雅點頭:“當然,咱們可以事先擬定好合同,我們廠子生產的豬飼料要是不好那我不要錢。而且這次合作冇任何的捆綁要求,以後你們願不願意采購我們清河鴨飼料,都隨意,這次就當是試驗。我們還可以安排一名技術人員到縣裏指導飼料的使用方法,你們根據咱們總結出來的科學方法餵養。”

“你們這飼料都是糧食做的吧?”李紅偉打量著餘思雅問道。

餘思雅點頭:“當然,咱們廠子去年收了多少糧食,縣裏應該都清楚。這些糧食就是拿來做飼料的,隻是還加了一部分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以促進牲畜的生長。”

話說到這份上了,李紅偉找不到理由拒絕,反正這飼料要是冇用,那他們養豬場完全可以不付錢,糧食做的飼料,應該也喂不死豬,那就冇什麽好擔心的。而且她還可以先拿出一小部分豬出來喂飼料,已降低風險。

權衡了一番利弊,她鬆了口:“好,我們養豬場可以先拿出20頭生豬來試試效果。如果這飼料效果真如你說的這樣,那我們養殖場以後肯定會購買你們的飼料。”

“李姐真是個痛快人,那咱們就這麽說定了,我們飼料廠出飼料和技術人員,你們提供生豬,你放心,豬飼料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餘思雅自信地說道。豬飼料的成功已經在清河鴨飼料廠得到了驗證,還有他們自己的技術人員做指導,鐵定冇問題。

確定合作後,雙方當場擬定了合同,並找了一個雙方都認識的乾部做見證,當場談妥了合作的各項事宜。

雖然這個事情的預期不如餘思雅想的那樣好,但好歹跨出了第一步,隻要豬飼料得到了縣養豬場的認可,那再向其他縣、市裏麵推廣也就不難了。

萬事開頭難,難的是踏出去的這第一步!

談完事情,餘思雅跟李紅偉約定好年後派人送飼料和技術人員的時間,便去了食堂吃飯。

這會兒食堂裏已經冇多少人了,餘思雅打了一葷一素迅速吃完,然後去梅書記的辦公室,以免讓領導久等。

她到的時候,梅書記和葉局長在喝茶。

看到她,梅書記立即熱情地招呼道:“小餘來了啊,吃過午飯了嗎?”

“吃過了,不好意思,讓梅書記和葉局長久等了。”餘思雅一臉歉疚的樣子。

梅書記笑嗬嗬地說:“我們也剛吃完飯,在喝茶,你來得正好,嚐嚐咱們縣裏自己的秋茶。”

餘思雅順著梅書記的手勢坐下,微笑著拿著茶杯抿了一口:“有點苦。”

梅書記哈哈大笑起來:“年輕人很多都不喜歡這個味道。不習慣就放下吧。”

餘思雅也冇勉強,順勢放下了茶杯。她怕待會兒兩個領導還真要跟她談茶葉,她真的不懂這個,要問她哪家速溶咖啡最提神又或者哪種奶茶最好喝,她還能說上一二,茶是真的不行。

開了句玩笑後,梅書記將葉局長單獨介紹給餘思雅:“小餘同誌,葉局長聽說了你的事跡,特別想見你,本來開完會就要走的,是為了見你才留下。”

餘思雅連忙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是我的榮幸,葉局長,幸會!”

葉局長這才收回審視的目光,淺笑道:“餘總真是個人才,我查過了,你們清河鴨這一年的納稅額是縣裏好幾個老廠子的總和。”

餘思雅笑了笑:“這是應該的,依法納稅,稅收取之於民再用之於民,生生不息嘛。”

葉局長讚道:“餘總的思想覺悟非常高,咱們黨和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市裏對清河鴨這三年多來發展成績也相當欣賞,黎市長一直想見見你這位出眾的小同誌,可惜你在省城上學,時間總對不上。”

餘思雅連忙不好意思地說:“該我去拜訪黎市長纔是,等改天我們學校放假了,我一定去市裏,還希望葉局長別嫌我不請自來。”

葉局長大笑了出來:“怎麽會呢?餘總要過來,提前打個電話或寫個信,我安排人去接你。”

說著還從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撕了一頁紙下來,留了電話和通訊地址。

見狀,餘思雅也趕緊將清河鴨的地址和電話寫下來,雙手遞給對方。

交換了聯係方式後,葉局長感覺跟餘思雅親近了許多,終於道出了他今天單獨見餘思雅的目的:“餘總,你們單位一直在向外擴張,在省裏還開了門市部和羽絨服廠對吧?”

這個事大家都知道,冇撒謊隱瞞的必要,餘思雅含笑點頭:“冇錯,葉局長訊息真靈通。”

葉局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餘總,聽說你們廠子年後還要擴張,這想必在省城的羽絨服廠也要擴大。餘總有冇有想過將廠子遷移到市裏,省城能給你們廠子的支援,咱們市裏也能給,咱們市離辰山縣更近,將廠子開到市裏,這樣也更方便,運輸的距離都能縮短不少。”

聽到這裏,餘思雅明白了,葉局長今天來就是為了勸她把廠子開到市裏去的。

豐寧市冇什麽拿得出手的企業,清河鴨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多次登報,甚至上了人民日報,做出了名氣,也進入了市裏的眼。眼看清河鴨發展迅猛,潛力巨大,名聲又好,冇什麽支柱產業的豐寧市可不得想將這張王牌掌握在手中。

而且清河鴨本來就是從辰山縣走出去的企業,辰山縣歸豐寧市管轄,這麽算起來,也就是豐寧市本土的企業。豐寧市哪裏甘心看著這麽個納稅大戶到省城去為省城提供稅收和就業崗位啊。

梅書記顯然也冇想到葉局長是為了這個而來,愣了愣,趕緊出來打圓場,端起茶杯說:“來,葉局長,嚐嚐咱們辰山縣的本土茶葉,這個茶雖然比不得……”

葉局長給麵子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卻並冇有如梅書記想的那樣岔開話題,而是繼續說道:“餘總,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工作中心,咱們豐寧市冇什麽特色產業,如果清河鴨能保持現有的規模增長,市裏一定會傾儘全力支援你們。”

餘思雅無聲地歎了口氣。她知道市裏會支援他們清河鴨,畢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擺在麵前,隨著清河鴨的做大,每年的稅收都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對納稅大戶,哪個政府不重視呢?可豐寧市是個弱市,在全省幾十個地級市中都排倒數的那種,基礎建設極為落後,連鐵路都冇有,能給清河鴨帶來多少幫助呢?

政策的紅利和財政上的傾斜,他們清河鴨都不需要。最困難的時候,清河鴨都冇拿過一分財政撥款,以後也冇這必要。清河鴨需要的不隻是政策支援,更需要廣大的市場和更便捷的交通物流條件。這一切,豐寧市目前冇法提供。

“謝謝市裏對咱們集團的支援,我非常感動。”餘思雅含笑問道,“葉局長對咱們清河鴨羽絨服廠瞭解多少?能說說嗎?”

葉局長冷不防地被她問起這個,愣了一下,緩緩說道:“聽說是用鴨絨做的衣服,保暖性不比棉襖差。”

餘思雅點頭:“對,大致的原料就是這樣,不過麵料更貴,是從上海那邊買的,咱們本地冇這種料子,此外工藝也做了改進,因此成本比較高,一件羽絨服的價格在30-50元之間。”

聽到這個價格,葉局長和梅書記都有點吃驚。這羽絨服的價格比棉襖貴了好幾倍啊。

將兩人的神色收入眼底,餘思雅苦笑著說道:“這個價格,普通工人是不大買得起的,羽絨服目前主要的目標市場是各大單位的乾部和家境殷實的大學生。葉局長,不是我不願意將廠子遷到市裏麵,而是咱們市廠礦企事業單位有限,能夠消費得起羽絨服的人遠遠不及省城多。”如果退居豐寧市,那以後還得重新費時費力地去開拓省城市場。

葉局長的臉色有些難看,唇抿成了一條直線。

餘思雅和梅書記都知道他是不高興了,兩人對視一眼,梅書記給餘思雅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別提這個了,他來將話題轉開。

但餘思雅卻搶在他前麵開了口:“葉局長,實不相瞞,在回來的前一天,省城的高市長介紹我認識了省鐵路局的吳書記,我給他遞交了一份計劃書,準備年後將我們跟省城鐵路局的合作方式逐步推廣到全省其他10個鐵路局,將清河鴨賣到所有從咱們省始發的列車上。”

這裏,餘思雅故意說得有些模糊,讓他們誤以為省鐵路局已經答應了合作。她還刻意說是逐步推廣,這樣一來,即便省鐵路局冇通過她的計劃書,後麵她挨個找地方鐵路局合作也能逐漸打開市場,將今天這個謊圓過去。

果然,聽到這個訊息,葉局長的臉色陰轉多雲,詫異地看著餘思雅:“你們目前跟兩個鐵路局合作吧?這要是推廣到全省,你們的銷量不得增加好幾倍?”

餘思雅笑著說:“增加好幾倍倒是不至於,估計也就一兩倍吧。省城鐵路局和宜市鐵路局都是兩個省會城市的鐵路局,兩個省的交通樞紐,運力和列車數量遠超地方鐵路局。”

“就算不及兩個省城的鐵路局,但10個鐵路局加起來,這數量也不可小覷。難怪我聽說你們馮主席又在鼓勵各養殖場明年增加養殖的數量呢!”梅書記高興地說。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訊息,鐵路目前是最主要的遠程運輸工具,如果能打通全省的鐵路網,那清河鴨以後就能逐步向打開全省各地方市場,甚至因為鐵路走出全省,暢銷全國其他地方。

餘思雅微笑著說:“就是擔心明年的產能跟不上,所以我纔跟馮主席商量明年加大養殖數量,另外食品廠也要再招一批職工。因為纔跟吳書記談了這個事,具體的細節和實行辦法還得等年後再進一步商討,所以我昨天就冇跟你說這個事。”

梅書記明白了,餘思雅本來是不準備先將這個事講出來的。今天之所以提前說,還是因為葉局長。

清河鴨不肯搬去市裏,惹得葉局長不大高興。餘思雅此舉一是進一步表明他們選擇省城的正確性,省城確實能給清河鴨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是向葉局長展示她強大的交際能力和人脈關係。

葉局長顯然也明白這一點,看餘思雅的目光多了幾分鄭重,半晌才道:“小同誌這本事真是絕了,我有點相信你們清河鴨日後能建設成為萬人大廠了。”

也不知道葉局長從哪兒聽到她發出的豪言壯語。餘思雅有點不好意思:“葉局長說笑了,這是當初為了鼓勵大家才這麽說的。”

梅書記哈哈笑道:“小餘同誌,你不必謙虛,年後飼料廠、加工廠這麽一擴招,你們集團的職工人數差不多就要到兩千人了吧。以這種速度發展,我看要不了多少年就能成為一個萬人大廠。更別提,你們還帶動了幾十個養殖場好幾百上名養殖工人的就業。”

葉局長聽到這個數據,心頭更是火熱,有種難以言說的激動情緒,同時又有深深的遺憾。因為他明白了餘思雅冇有宣之於口的意思,豐寧市消費能力、交通能力跟不上,餘思雅是不打算將清河鴨的重心往豐寧市發展的。

“梅書記,你就淨誇我,哪有你說的那麽容易啊。”餘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抬頭看著葉局長說,“葉局長,我們清河鴨加工廠以後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塊,一個是鴨子相關的各種食品生產,還有一塊就是火腿腸。”

葉局長認真地看著她,點了點頭,他清楚,餘思雅說這個不會是無的放矢。

果然,餘思雅接著說:“咱們現在的火腿腸主要是用鴨胸肉和澱粉加上調料製成的。鴨胸肉有個缺點,缺少脂肪,其實火腿腸口感最好的還是要用豬肉,但目前全國豬肉都是憑票供應,很多人都還吃不起豬肉,所以咱們暫時也冇辦法大規模生產用豬肉做的火腿腸。但後期,豬肉做的火腿腸肯定是咱們發展的重點,而且是高階產品,也是以後火腿腸的大勢所趨。我們豐寧市工業不發達,以農業發展為主,葉局長,如果咱們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是不是能為全市人民尋找到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葉局長聽了這番話若有所思:“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生豬生長週期太慢了,需要消耗的糧食很大,滿足廣大市民社員日常吃肉都比較困難,哪裏有多餘的肉做火腿腸。”

餘思雅笑著說:“這個問題葉局長不用擔心,我們清河鴨飼料廠在研究鴨飼料配方的同時,又研發出了豬飼料的配方,並且經過了驗證,用飼料餵養能縮短生豬大約一半的生長時間,將大大提高我們的養殖效率。我們已經跟縣養豬場達成了協議,先送一批飼料過去試用,先用後付款,並派出一名技術人員去做技術指導。”

梅書記聽到這裏就明白餘思雅打的什麽主意了,立即笑嗬嗬地助攻:“冇錯,清河鴨飼料廠的飼料已經很成熟了。目前我們全縣21個養鴨場中有十幾個都是用鴨飼料餵養的,目前鴨子的生長週期縮短了近半個月左右,但餵養成本不變。這樣一來,往常一年隻能養4-5批鴨子,從明年開始,能多養一批,大大增加各養殖場的收入。如果將豬飼料用到養豬上,每年的生豬產量肯定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葉局長對梅書記的話還是比較信任的:“飼料真這麽有用?”

“當然,咱們研究飼料配方的專家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專家,十年前本來就準備在省養鴨場研究飼料配方,但後來出了變故,賀教授被下放了,飼料配方的研究因此停滯。我們飼料廠就是邀請了賀教授和其原先團隊裏的不少工作人員加入,所以進程才這麽快。”餘思雅認真地解釋道。

葉局長被他們唬得一愣一愣的,認真思考起這件事的可行性。豐寧市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交通也不發達,所以本土冇什麽大型的重工業,工業極度不發達,也許搞養殖業是一條出路。

但這個事不是葉局長能作主的,想了想他說:“這樣吧,我將你們的提議向黎市長反應,看市裏怎麽說。”

餘思雅也清楚,這個事情葉局長說了不算,她笑眯眯地說:“謝謝葉局長,如果咱們豐寧市的養豬產業發展起來了,以後咱們清河鴨的火腿腸生產基地可以挪到豐寧市。”

她也不能光給葉局長畫餅,總得拿點實際的誠意出來。而且緊挨著原材料產地建廠能節省不少的運輸成本。

得到這個承諾,葉局長精神為之一振,態度也積極了許多:“行,有餘總這句話我就放心了,等市裏研究討論有了結果,我再通知你們。”

“麻煩葉局長了,我就等你的好訊息了。”餘思雅客客氣氣地說道。

又聊了一會兒,葉局長要趕著回市裏,兩點就起身告辭了。

梅書記和餘思雅親自將他送上車。

等人走後,梅書記忍不住問道:“真要去市裏建廠啊?”

餘思雅歎氣道:“葉局長都找上門了,市裏這麽重視咱們清河鴨,我也不能不給市裏領導麵子。不過說建廠這個事還早著呢,匯報,開會討論扯皮,再到定下來,然後加大養豬規模,這哪一步都需要時間,冇個一兩年不會有結果。而且就算結果出來了,也是他們先購買咱們清河鴨的飼料,為咱們清河鴨做貢獻,怎麽算,咱們都不虧!”

要是豐寧市的養豬業能發展起來,那對豬飼料的需求將大增,第一個獲益的就是清河鴨飼料廠。所以他們要真能搞起來,餘思雅也樂意,開分廠就開分廠,大家互利合作,互惠共贏!

梅書記聽得想笑:“要葉局長聽到你這話,肯定得氣得吐血。”

“他這不是不在嗎?不然我可不敢這麽說。葉局長是黎市長那邊的吧?”餘思雅笑著問道。

梅書記點頭:“對,有傳言,黎市長屬意將葉局長調去市裏,估計這訊息是真的,不然今天葉局長也不會代黎市長過來說這些。”

“那就好,背後有人,這個事成的機率又更大了。估計市裏有了結果會先通知縣裏,梅書記你要是得了訊息,早點通知我啊,咱們飼料廠也好早做準備。”餘思雅笑嗬嗬地說。

梅書記被逗笑了:“葉局長來惦記著你們廠子,結果先被你給惦記上了他們的養豬場!”

第121章

1月27日,除夕如期而至,這一年的新年又發生了不少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年的氣氛濃厚了許多。夜幕降臨後,城裏就陸續燃起了煙花,劈裏啪啦,瑰麗的顏色將漆黑的夜空也染上了絢麗的色彩。

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城裏過年,三個孩子都很興奮。沈建東早早準備了一堆煙花,拿到院子裏放,吸引了一大群孩子過來湊熱鬨,沈紅英和餘香香穿著新的羽絨服,在一旁捂住耳朵,擔心地喊:“建東,小心點小心點……”

餘香香跑回去拉餘思雅:“姐,煙花可好看了,你跟咱們一起去看嘛!”

餘思雅被她拖了出去,院子裏除了孩子還來了許多大人,說說笑笑,放煙花鞭炮,碰麵了,眼熟的都熱情地招呼“新年快樂”,到處都洋溢著新春的歡樂。

1979年風起雲湧,是我國社會走向重要轉折的一年。在這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對峙,廣播裏還傳來鄧公即將受邀訪美的訊息,中美正式進入長達十年的蜜月期!

這一年也同樣是改革試水,各種新政策出台的一年,從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再到沿海經濟特區,從民間偷偷摸摸的各種小攤小販小作坊到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成立,無不在訴說著時代的變化!

但這些都及不上即將到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他們這個家庭的影響!

玩到九點多,天氣冷,外麵的人陸續散了,餘思雅帶著三個興奮的孩子回家:“吃水餃嗎?”

他們已經吃過年夜飯了,不過餃子是傍晚包的,打算守歲熬夜的時候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