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

事關切身利益,他能說不是嗎?

錢書記猛點頭,過了幾秒才發現隔著電話,餘思雅看不到,他咳了一聲:“餘主任說得有道理,咱們這都是為了公社,那……咱們明天就去縣裏麵?”

餘思雅不同意:“我這兩天有點事,錢書記能不能等我兩天,把養殖場裏的工作安排好?”

錢書記有點羨慕嫉妒清河鴨養殖場的繁忙,酸溜溜地說:“那我等你的訊息。”

餘思雅笑著應好,掛斷了電話。現在養殖場已經設置了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主管,還有相應的規章製度和程式,她幾天不在都不會有事。

那藉口當然是搪塞錢書記的。真實的原因是,昨天才見了梅書記,明天又去,時間隔得太近了,也不好催問修路的事,再多等幾天,要是梅書記還冇想好,她就再下一個餌。

錢書記掛斷電話後懵逼了幾秒,撓撓腦門,也反應了過來,不對啊,他找餘思雅不是說擴大規模的事,讓他們提供更多的鴨苗,收購鴨子嗎?怎麽正事冇談,最後變成了他跟餘思雅一塊兒去縣裏找領導批飼料呢?

真是邪了門了!這餘思雅有毒,每次跟她聊,他都要被她帶偏。

——

工作繁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個星期轉眼就過了,縣裏麵也冇傳來要修路的訊息。

餘思雅有點坐不住了,她打電話跟錢書記約好了,明天一塊兒去縣裏,然後去公社找馮書記匯報這事。

馮書記兩手交叉放在桌子上,目光審視地打量著餘思雅:“去縣裏麵?去乾嘛?”

“飼料的事啊,咱們最近擴大了規模,原本準備的糧食不夠,我跟錢書記約好了,明天去縣裏找領導批條子。”餘思雅搬出明麵上的理由。

這個事確實是他們以前的規劃,為了這個,他們才提前修路通電的,馮書記冇懷疑,不放心地說:“我明天跟你一起去吧。”

他好歹每年要去縣裏麵開會,也認識一些調到縣裏麵的同誌,他陪著餘思雅去更方便。

但餘思雅拒絕了:“不用,馮書記你不是還在整理匯報的材料嗎?就不耽誤你的事了,有錢書記跟我一道呢。”

馮書記想想也有道理,他認識的人很多老錢也認識,去一個就行了:“好吧,這個事能成就成,不能成咱們再想辦法,你也別太死心眼。”

“知道了。”餘思雅覺得馮書記真是越來越囉嗦了,不像上司,倒是更像長輩了。

第二天,餘思雅就坐上了大巴,在東風公社跟錢書記集合,一道去了縣城。

進城後,他們冇有第一時間去縣政府,而是去了縣城糧站,說明瞭來意。

糧站在這個物資短缺的年代,也是個搶手的部門,聽說他們倆鄉下來的,要想批數量不少的糧食,又冇條子,哪怕是公社乾部,糧站的人也不理他們,一口拒絕了。

兩人也不喪氣,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跑這一趟也不過是為了去找梅書記打下鋪墊,省得待會兒找梅書記訴苦都冇素材。

去了縣政府,兩人拿出介紹信讓工作人員通報。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梅書記耳朵裏。他對餘思雅這個一點都不怕他,在他麵前說話頭頭是道的能乾姑娘印象非常深刻,放下筆笑著說:“這餘思雅同誌可真是個急性子,才幾天啊,就等不及了,不過東風公社的錢棟梁同誌怎麽也跟她一起湊熱鬨?”

小王提起暖水壺在茶杯裏添了熱水,笑著說:“要是性子不急,紅雲公社也發展不了這麽快。”

梅書記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挺欣賞這同誌的。”

小王不認:“梅書記說笑了,我就見過一次,哪有什麽欣賞不欣賞的,這誰給咱們辰山縣爭光,我就支援誰。”

這話說得梅書記心裏很舒服,又想起前幾天餘思雅讓他揚眉吐氣了一回的事,語氣更和藹了:“小王,你去帶他們進來,看看他們說什麽吧。”

“是。”小王放下了暖水瓶,出去。

不一會兒,他就領著餘思雅和錢書記來了。

這會兒,梅書記已經從辦公桌前走了出來,坐在辦公室另一頭的會客區,招呼他們:“餘同桌,錢同誌,你們來了,坐。”

餘思雅和錢書記趕緊過去,不好意思地說:“梅書記,打擾了。”

梅書記點點頭,冇說話,指了指椅子,示意他們坐下。

小王立即給他們泡上新的茶水,送到兩人麵前。

餘思雅和錢書記趕緊謝過他,端著杯子暖手。

餘思雅發現,錢書記這人平時話老多,老能扯了,結果到了這裏就成了鵪鶉一樣,進門規規矩矩的,除了打招呼,道謝什麽也冇說。

看他這副緊張的樣子,指望他出頭是不現實了。餘思雅放下杯子主動開了口:“梅書記,你工作這麽忙,我有話就直說了啊。”

梅書記並不反感餘思雅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相反他其實也挺厭惡冇意義的寒暄,浪費大家的時間,遂點頭,溫和地說:“你說。”

餘思雅嘴角一垮,苦笑著說:“梅書記,咱們遇到了點困難,冇辦法,所以纔不得不來找你,還請政府給咱們村辦企業更多的支援!”

梅書記滿腦子問號,不是來催問修路的事嗎?這跟他想象的好像不一樣。

梅書記坐直了身,手指輕輕敲著桌麵:“什麽困難,你說。”

餘思雅趕緊將飼料的事說了:“梅書記,咱們養殖場從成立以來,一直以收購農民種的多餘的紅薯、蘿蔔、菜葉子還有少量的玉米,以及麥麩、米糠、榨油後剩下的料做飼料。但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光是這些食物已經冇法滿足養殖場的飼料需求,尤其是過完年,春天剛播種的時候。所以我們這次來是希望縣裏能批準咱們從糧站定期購買一批糧食,以滿足養殖場的日常所需,也能幫助我們養殖場進一步擴大規模。”

梅書記沉吟片刻,問道:“你們有多大的飼料缺口,算過了嗎?”

餘思雅冷靜地從包裏拿出一個寫滿了數字的本子。

旁邊的錢書記頓時額頭直冒冷汗,這小餘早有準備,竟然也不通知他一聲,太不厚道了。

餘思雅冇察覺錢書記的僵硬,她拿出本子開始總結自己的計算結果:“梅書記,我們養殖場目前能自己解決大約五千隻鴨子左右的糧食,其他的需要糧站幫忙。明年,我們計劃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一萬五千隻左右。一隻鴨子大約需要四公斤的糧食,成長週期在三個月左右,一年就能養四批,糧站每個月給我們提供四萬斤糧食就可以了,麥麩、米糠、小麥、大豆、油料這些都行。”

四萬斤!

錢書記一屁股滑坐在地上,椅子跟地麵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六隻眼睛齊刷刷地望向他。

錢書記訕訕地扯了扯嘴角:“不,不好意思,不小心坐歪了!”

早知道說什麽他都不跟餘思雅一塊兒來。四萬斤,還是每個月,她可真敢開口,也不怕惹梅書記厭。

小王趕緊將他扶了起來:“錢書記,你冇事吧!”

錢書記趕緊擺手:“冇事,冇事,王秘書你忙你的,我坐一下就好。”

重新坐回椅子上,錢書記縮了縮脖子,儘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他想多了,餘思雅和梅書記都收回了目光,。

梅書記聽到餘思雅報出來的這個數字眉頭輕擰:“你這小同誌的口是不是開得有點大啊,四萬斤糧食,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才28斤的指標。”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這不一樣,工人的已經脫了殼的純糧食,加上米糠麥麩可不止這點。再說了,我們也冇說要主糧啊,玉米、麥麩、米糠還有大麥、燕麥這些雜糧之類的,咱們都要。”

她還巴不得要這些呢,餵鴨子都一樣,但便宜得多啊,算下來成本也跟著降。

梅書記搖頭好笑:“得虧你冇說都要主糧,不然啊,我隻能把你趕出去了。”

還有心情開玩笑,看來梅書記並不反感她提的這個要求。也是,縣裏有好幾萬人,這些人每個月都有二三十斤的口糧,光是穀物脫下來的殼,榨油後剩下的油料數量就不少。縣裏麵並冇有建大型養豬場,這些東西也都對外銷售,可農民自家養兩隻雞或養一頭豬的,都是喂自己剩的湯湯水水,草,菜葉子之類的,誰捨得花錢買這些喂啊。

他們養殖場提出包了這些,並不算過分。

心裏有了底氣,餘思雅臉上的笑容更甚:“不會的,梅書記你一心為民,咱們公社乾部辦養殖場也是為了社員們過得好,咱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我相信梅書記會支援我們的工作,你放心,我們養殖場已經計劃好了,過完年會再大招工一次,給大家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聽到這個事,梅書記來了興趣:“哦,我記得你們養殖場才成立一年多吧,已經有一百多人了,還要擴招,那下次你們打算招多少人啊?”

“八十到一百人,明年我們的產量要翻倍,現在的人手已經很緊張了,隻是今年花錢的地方多了點,廠子裏不大寬裕,所以讓大家辛苦點,先堅持堅持。”餘思雅一句話都冇提修路通電的功勞,卻又在處處提醒梅書記他們養殖場的貢獻。

果然,梅書記馬上從“花錢多”想到了清河鴨養殖場的義務奉獻。也許這個養殖場規模不算大,但真要論起做事,那絕對是縣裏第一。看看縣裏這麽多工礦企業,也有不少在城郊鄉下的,可哪個不是隻管自己一畝三分地?有的甚至連自己的那點地盤都管不好,年年虧損,還要縣裏財政補貼。

清河鴨養殖場就不一樣了,發展快,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讓其公社的社員過上了更寬裕的生活,甚至還有心要拉一把其他公社。這樣發展潛力大,又有責任感的企業是該多支援支援。尤其是明年清河鴨養殖場再招工以後,在縣城都算中等單位了,關係著兩百多名職工的飯碗。

想到這裏,梅書記看餘思雅的眼神越發的欣賞:“小同誌很有乾勁兒嘛,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就創造了差不多兩百個崗位,還幫公社修路通電,咱們縣裏就應該支援這樣的企業。不過你這四萬太多了,每個月三萬斤糧食吧,以米糠、麥麩、油料、玉米等粗糧為主,人都冇頓頓吃上大米飯,怎麽能先便宜鴨子!”

“梅書記,這,這一下子差了一萬斤的缺口,咱們上哪兒去弄啊!你能不能通融,通融,給咱們加一點?”餘思雅苦惱地看著梅書記道。

錢書記聽到這話,側頭詫異地看著餘思雅,她是不是傻,敢跟梅書記講條件。三萬斤已經很多了,好嗎?

餘思雅察覺道了旁邊錢書記著急的目光,很想翻白眼,錢書記也是每年要經手好幾十萬斤糧食的人,目光咋就這麽短淺呢?她要一口答應了,領導哪還有砍價的快感啊?

梅書記估計也是第一次在工作中碰上跟他討價還價的人,愣了下:“那再給你們加五千斤吧,多了冇有。”

餘思雅心裏的小人都快興奮得跳起來了,梅書記肯定冇怎麽去過菜市場,一點都冇摸到砍價的精髓,倒是便宜了她。

心裏高興,餘思雅麵上卻擺出個苦瓜臉,勉為其難地說:“那好吧,剩下的咱們再自己想想辦法,謝謝梅書記了。”

說完,她不忘拉拔一把還在愣神的錢書記:“錢書記,我們養殖場的事說完了,你們的呢?”

“啊?”錢書記冇做準備,又見識了餘思雅的漫天開口,梅書記竟然輕輕鬆鬆就同意了,他腦子有點糊,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麽。

見他還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小同誌淡定,梅書記皺了一下眉:“錢棟梁同誌想好再說吧,餘同誌,咱們說說上次陽明等三個公社養鴨的事,小王已經向這三個公社的書記傳達了你的意思,他們都很樂意。什麽時候安排你們見個麵,談一談?”

這點小事哪用領導來安排,還特意跑到縣裏麵,浪費時間還顯得他們無能。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麻煩王秘書把三個公社書記的聯係方式和姓名抄給我,回去後我給他們打電話,到時候我帶著技術人員抽空去他們那邊實地考察以後當麵談,你覺得怎麽樣?”

餘思雅願意親自跑一趟自然好。

梅書記含笑點頭:“也好,辛苦餘同誌了。”

餘思雅趕緊說:“為人民服務,不辛苦,這是我應該做的。”

梅書記被逗笑了:“你這小同誌可真有意思。”

說到這裏,似乎是冇什麽事了,可梅書記還一個字都冇提修路的事,修不修給個答覆啊,老吊著人是怎麽回事?

他不提,餘思雅隻能自己主動開口了。

“梅書記,還有個事要向你匯報。就上次你們到我們公社視察工作,走了以後,省報的路明惠同誌打電話來,說是要抽個時間到我們公社來采訪。我們小地方,還冇來過省裏的同誌呢,挺緊張的,怕招呼不周,所以我想跟梅書記討討意見。”餘思雅搓著手,不好意思地說。

一個報社記者而已,哪用梅書記管啊。

但梅書記認識這個名字,上週讓他們辰山縣出了一回名的報道就是這位同誌寫的。已經發了一篇報道,還要再來,莫非是要做更深度的報道?這是報社的意思,還是上麪人的意思?

在如今這個資訊極其不發達的年代,報紙是傳播最廣,影響力也最大的媒體,不可小覷。

如果再做報道,那他們辰山縣怎樣才能讓新的稿子出現更多的內容和成績,讓上麵看到他們的努力?

思來想去,目前能做的似乎隻有一樁,修路。這跟路明惠來的目的和主題也一脈相承。

思索片刻,梅書記笑道:“冇想到餘同誌還認識省報的同誌,真是後生可畏啊。”

餘思雅笑著說:“就是去省城推銷我們清河鴨的時候,有幸跟路明惠同誌見過一麵。”

梅書記冇有深究這個,底下的人能乾自己能找到人脈是好事,看來他是低估了這位小同誌。梅書記在心裏把餘思雅的分數提了提,然後話音一轉,突然就說到了修路上:“餘同誌,上次你的提議非常好,前兩天縣裏開會已經通過了,具體的趙局長會著手安排。”

餘思雅一臉驚喜:“真的,那真是太好了。梅書記,什麽時候開始修路啊?不行,我得給路明惠同誌打個電話問問她什麽時候來,不然到時候咱們開始修路了,車子繞道,她又對咱們這地方不熟,怕是找不到我們公社,我得提前安排人來縣裏接她。梅書記,能借你們的電話用一下嗎?”

這個小同誌還真是急躁,梅書記笑著指了指辦公桌:“你用。”

餘思雅趕緊起身,拿出電話本,找到了報社的電話,打過去找到了路明惠:“喂,路同誌,我是辰山縣紅雲公社的餘思雅啊。對,你上次說要來我們紅雲公社采訪,我想問問你什麽時候來,我好派人到縣汽車站來接你。因為我們縣準備將路修到縣城,會改道,怕你不熟悉路,一個人找不到地方……什麽,電視台也要跟著來?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好,我等你的好訊息,成。”

等餘思雅掛斷電話後,回頭就看到三雙眼睛盯著她。

小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驚訝地問道:“餘同誌,電視台也要來采訪我們嗎?”

餘思雅笑著說:“是的,我也非常意外。具體的日期還冇有定下來,應該就過幾天吧,到時候路同誌會提前給我打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