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道法自然

-

黃袍老喇嘛聽完爺爺的回答,臉上一點表情也冇有,依舊是那麼古井無波,這下輪到爺爺心裡冇底了,黃袍老喇嘛看爺爺一身道士裝束,開口問道,你是一位道士,爺爺實話實說,回答前輩的問話,我現在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道士,我的師傅是一位道人,老喇嘛道,也真的是難為你了,一個道士回答佛教的問題,其實你回答的很不錯,你說的有一點我很讚同,你說佛道不分家,其實在我看來,佛本是道,道即是佛,其實也不瞞你說,本座最早也是一名道士,後來由道入佛,下麵我在再問你一個關於道教的問題,你談談對道法自然有什麼看法,當聽到這個老喇嘛說他是由道轉佛時,對爺爺的觸動還是很大的,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人們的信仰問題,其實在大多數人眼裡,佛教和道教有著本質的區彆,首先從兩個教派的來曆上來說,道教是中華民族自己本土的宗教,相傳最早為祖師張道陵所創,而佛教則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屬於泊來品,而從兩個宗教的教義上來看,道教追求的是長生,而佛教追求的是來生,可每次當國家和名族陷入危難的時候往往是道教下山,佛教上山,而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往往卻是道教上山,佛教下山,其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你一但有了信仰就輕易不會改變,這個老喇嘛肯定是在當年遇到了什麼特彆大的變故,纔會有信仰的變化。爺爺也管不了那麼多,隨即專心回答老喇嘛的問題。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日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覺得要把道法,自然,這個幾字拆開理解,我們先說什麼是道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是說道是組成世間一切事物的基礎,也是一切事物最後的歸宿,就又回到了我們剛纔說道的道法無為上了,雖然這個道是萬物的母親,可是他卻不會去過多的乾預她的孩子,以後會如何發展,也隻有這樣世間的萬物發展既有他的固定規律,也有萬物自己本身的屬性,事物的發展需要變化,而變化從哪來,你隻有做到不束縛,他纔會帶來這種事物發展的原動力,也纔會將曆史推向新的篇章,可是當你站的足夠高,足夠遠時,你纔會發現他的變化和他的發展,還是會在一個大的框架中進行,這個大框架就是道,在細微處放任,在大框上控製,在說說這個自然。自然的本意就是不要勉強和強迫,其實他跟佛教講的觀自在其實是一個意思,其實他就是時間萬物最好的一種狀態,道教修行的是自然,佛教修行的是自在,將道法自然連起來我的理解就是,在看待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要在大框上製定規則,在細微處任由他自己發展,這樣事物的發展纔會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是,即不缺乏發展的動力,又不會因為失去束縛而信馬由韁,老喇嘛聽完爺爺的回答連連點頭,開口說道,其實我問的這種問題,都不會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每一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深度不同也就代表著,人對於修行的悟性不同,正因為個體的差彆很大,有一些得道高僧,在選弟子的時候纔會如此挑剔,在對佛法或者道法的參悟上不是你天天下苦工,點燈熬油就能自然而然的修得正果,年輕人其實我很欣賞你,說句心裡話你的悟性遠在我這三個弟子之上,你看看你是否考慮考慮做我的弟子,也像我一樣由道轉佛,爺爺連忙擺手,麵帶歉意的對老喇嘛說,前輩我也跟您說句心裡話,其實我對佛教或者是道教都不太感興趣,也可以說句大不敬的話,我覺得這兩個教派都太功利了,或者說都被世俗感染的太嚴重,雖然您和您的三位高徒,世代守護在這座青石古寺內,難道這真就是你們想要的麼,無論你們是出於某種特殊的目的也好,還是出於某種責任也罷,你們做到自然了麼,做到觀自在了麼,不瞞您說我有修得長生不老的機會,可是我並不想長生不老,活的年頭再多,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那請問活者還有什麼意思呢?

-